媽媽們都會因為孩子厭食而苦惱,除了服藥以外媽媽們還能做些什么呢?應對寶寶厭食,小兒推拿是非常有效的手段,今天跟大家講講如何通過小兒推拿手法來調理寶寶厭食。
什么是小兒厭食?
中醫認為,厭食是孩子較長時間食欲不振,甚至拒食的一種癥狀。引發癥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喂養不當導致脾胃不和,受納運化失職。厭食的寶寶往往不愛吃飯,但精神狀態正常。
中醫古籍《諸病源候論》里記載的哺露,其癥狀與我們今天所講的厭食極為相似。
小兒乳哺不調,傷于脾胃,脾胃衰弱,不能飲食,血氣減損,不榮肌肉,而柴辟羸露,其腑臟之不宣,則吸吸苦熱,謂之哺露也。
——《諸病源候論》
由這種脾失健運引起的不想吃飯,甚至拒絕吃飯,長期會影響寶寶生長,表現為體型偏瘦及其他一些營養缺乏癥狀。但一般寶寶的精神狀態不受影響,表現與同齡兒童無益。
此種類型因脾失健運引起的厭食時,調理時需以和脾助運為原則。
如果自家寶寶有厭食狂,媽媽們可以嘗試以下手法為寶寶進行推拿,要注意的是小兒推拿是專業的調理手段,最好有一定的推拿基礎和專業的小兒推拿中心進行診斷和調理。
小兒推拿穴位
01
揉板門
位置:位于手掌大魚際中部
手法: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,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魚際,為揉板門或運板門。
作用: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滯,多用于防治食積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。
02
順運內八卦
位置:內八卦位于手掌面,以掌心為圓心,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/3和外1/3交界點為半徑,作畫圈狀。
手法:從乾宮起自兌宮止,順時針運,反復操作。
作用:行滯消食,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癥。
03
揉中脘
位置: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(當臍中上4寸)。
手法:以食、中、無名三指,揉動小兒肚臍直上方4寸位置之中脘穴,反復約30--50次。
作用:泄瀉,嘔吐,腹痛,胃痛,食積,食欲不振等。
04
推小橫紋
位置:在掌面示、中、環、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。
手法:以拇指甲掐,稱掐小橫紋;拇指側推,稱推小橫紋。
作用:開胸散郁,化痰涎。
05
掐四橫紋
位置:四橫紋位于四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。
手法:用拇指逐個掐揉,掐一揉三。
作用:消食導滯、祛痰化積,對食欲不振、疳積、腹瀉、腹脹、腹痛有很好的調理作用。
推拿注意小事項
1、一天推拿一次,推拿建議做小孩左手,推拿力度輕柔,可用爽身粉、精油當介質;
2、小孩年齡不同,組方中各穴位相同時間下的推拿次數會不一樣;
3、每天早晚堅持揉5分鐘,長期堅持必能改變小孩脾胃狀況。